【刘禅人物介绍】刘禅,字公嗣,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,也是蜀汉开国君主刘备的儿子。他在父亲去世后继位,年幼时由诸葛亮辅政,后来逐渐掌握实权。尽管在历史上常被评价为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但刘禅在位期间维持了蜀汉的稳定,并在诸葛亮去世后仍能延续国家数十年,显示出一定的政治智慧。
刘禅人物总结
刘禅自幼聪慧,但在位初期依赖丞相诸葛亮,直到诸葛亮去世后才开始亲自处理朝政。他虽无显著军事成就,但善于用人、稳守疆土,在乱世中保全了蜀汉政权。其性格温和、谦逊,虽然被后人戏称为“乐不思蜀”,但实际上他懂得审时度势,保全自身与国家。
刘禅人物信息表
| 项目 | 内容 |
| 本名 | 刘禅 |
| 字 | 公嗣 |
| 生卒年 | 约187年-244年 |
| 国家 | 蜀汉 |
| 在位时间 | 223年-263年(共40年) |
| 父亲 | 刘备 |
| 母亲 | 王夫人(后追封为穆皇后) |
| 继位年龄 | 17岁 |
| 重要辅臣 | 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、姜维 |
| 统治风格 | 宽厚仁德,善于用人 |
| 历史评价 | 常被贬为“无能”,但实际有政治智慧 |
| 结局 | 263年魏灭蜀,刘禅投降,被迁至洛阳,封安乐公 |
| 后世影响 | 成为“扶不起的阿斗”典故来源 |
刘禅的一生,既是三国乱世中的一段缩影,也体现了古代帝王在复杂局势下的生存智慧。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,成为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