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言九鼎成语故事】“一言九鼎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句话的分量极重,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,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与毛遂之间的一段故事。
一、成语来源与背景
在战国时期,秦国出兵攻打赵国,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援。平原君打算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去,但最终只选中了十九人,剩下一人便是毛遂。毛遂主动请缨,并向平原君表明自己虽不才,但愿为国家尽一份力。
到了楚国后,平原君与楚王商议联合抗秦的事宜,但楚王态度犹豫,迟迟不肯答应。毛遂见状,挺身而出,直言不讳地指出楚国的短处,并强调联合的重要性。他的言辞激烈而有力,最终打动了楚王,促成了两国联盟。
二、成语含义与用法
“一言九鼎”原意是说一句话的分量比九鼎还要重,后来引申为一个人说话非常有分量,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常用于形容那些有权威、有影响力的人所说的话具有极大的作用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一言九鼎 |
| 出处 | 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 |
| 原意 | 一句话的分量比九鼎还重 |
| 引申义 | 形容话语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|
| 故事背景 | 战国时期,赵国平原君赴楚求援,毛遂挺身而出,说服楚王联合抗秦 |
| 使用场景 | 用于形容某人的话语具有重大影响或决定性作用 |
| 近义词 | 一诺千金、言出法随 |
| 反义词 | 轻言寡信、言不由衷 |
四、结语
“一言九鼎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体现了语言的力量和责任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句话依然提醒我们,言语不可轻视,一句真话可能改变一个局面,甚至影响历史进程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