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迟暮的引证解释】“迟暮”一词,常用于形容人年老或事物衰落的状态。它不仅带有时间流逝的意味,还隐含着一种无奈与感慨。在文学、历史和日常语言中,“迟暮”常被用来表达对过往辉煌的追忆或对现状的感叹。
以下是对“迟暮”一词的引证解释进行整理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含义、出处及用法。
一、
“迟暮”原意为“晚年的时光”,多用于形容人的年老体衰或事物的衰败阶段。在古文中,“迟暮”常与“年老”“衰老”等词搭配使用,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情感色彩。不同文献中对“迟暮”的解释略有差异,但总体上都指向时间的推移和状态的转变。
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广泛使用,尤其在描写人物心理、历史变迁或自然现象时,常用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感慨或惋惜之情。
二、引证解释表
| 词语 | 出处 | 解释 | 用法示例 |
| 迟暮 | 《楚辞·离骚》 | 指晚年,亦可引申为衰败之期 | 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。”(虽未直接出现“迟暮”,但体现人生晚景) |
| 迟暮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 指年老力衰 | “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”(间接体现项羽晚年之态) |
| 迟暮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 形容年老体衰 | “老夫已矣,迟暮之年,不能复有所为。” |
| 迟暮 | 唐·杜甫《登高》 | 表达人生晚年之感 | 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”(虽未直接使用“迟暮”,但体现人生迟暮之感) |
| 迟暮 | 现代汉语词典 | 指年老或事物衰落 | “他虽年事已高,但精神矍铄,不显迟暮。” |
三、结语
“迟暮”作为中文中的一个传统词汇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。从古至今,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,都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时间、生命和命运的思考。通过对其引证的梳理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