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】“一泻千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水流迅速、奔腾不息的状态。它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现象,也常被引申为事物发展迅速、势头强劲或情绪激动、无法控制等含义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泻千里 |
拼音 | yī xiè qiān lǐ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若其不改,方今之世,虽有千里之远,亦将一泻千里矣。” |
字面意思 | 形容水流迅速,从高处直下,一泻而下,距离极远。 |
引申意义 | 1. 比喻事情发展迅速,势不可挡。 2. 指情绪激动、难以控制。 3. 有时也用于形容人说话或行为过于急躁、缺乏节制。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观、叙述事件发展、表达情绪状态等。 |
近义词 | 一落千丈、一往无前、势如破竹 |
反义词 | 一成不变、慢慢吞吞、按部就班 |
二、实际应用举例
1. 自然描写:
“瀑布从山崖上一泻千里,气势磅礴,令人震撼。”
2. 事业发展:
“公司业务一泻千里,短短几个月就扩展到了全国。”
3. 情绪表达:
“他一听到坏消息,情绪一泻千里,再也控制不住自己。”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一泻千里”多用于书面语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虽然可以形容积极的发展趋势,但也有一定的负面色彩,比如“情绪一泻千里”可能暗示失控。
- 在写作中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使用该成语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一泻千里”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更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方式,适用于多种语境。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合理运用该成语,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