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怡然自得是什么意思】“怡然自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的心情愉快、满足,表现出一种安逸、自在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某种环境中感到舒适、满意,不为外界所扰,内心平静而满足。
一、
“怡然自得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子之言,可谓得其情矣。然则圣人之教,岂徒空言而已?盖有志者,必能成其事;有德者,必能得其位。故君子当自强不息,以求进德修业,而不可怡然自得也。”从中可以看出,“怡然自得”原本带有一定的贬义,表示因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。但在现代使用中,更多是中性或褒义,用来形容人生活安逸、心情愉快的状态。
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、日常表达中,强调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感,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怡然自得 |
拼音 | yí rán zì dé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含义 | 形容人内心愉快、满足,安逸自在的状态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,也可用于描写环境 |
词性 | 形容词 |
近义词 | 心旷神怡、悠然自得、安之若素 |
反义词 | 忧心忡忡、焦虑不安、闷闷不乐 |
使用场景 | 文学、口语、写作中常见,用于表达满足、愉悦的心情 |
语体色彩 | 中性偏褒义(现代常用) |
常见搭配 | 怡然自得地生活、怡然自得的笑容、怡然自得的神情 |
三、结语
“怡然自得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,也要学会享受当下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。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,都能做到“怡然自得”,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