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严选问答 >

和氏献璧的原文及翻译

2025-10-05 19:24:39

问题描述:

和氏献璧的原文及翻译,有没有人理我啊?急死个人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5 19:24:39

和氏献璧的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
《和氏献璧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的一则寓言故事,出自《韩非子·和氏》篇。该故事讲述了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一块璞玉,先后献给楚厉王、楚武王,却因未被识别为宝玉而遭受酷刑,最终在楚文王时才得以证明其价值。这个故事寓意深刻,反映了“识才”与“辨真”的重要性,同时也揭示了忠诚与坚持的价值。

本文将通过原文与翻译的形式,结合表格展示《和氏献璧》的核心内容,并对其中的道理进行简要分析。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楚人和氏得玉于荆山之中,奉而献之于厉王。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了一块玉石,他把它献给了楚厉王。
厉王使玉人相之,曰:“石也。”遂断其左足。 楚厉王让玉匠来鉴定,玉匠说:“是石头。”于是砍掉了他的左脚。
及厉王卒,武王即位,和又奉玉以献之。 等到楚厉王去世,楚武王即位后,卞和再次把玉献上。
武王使玉人相之,亦曰:“石也。”遂断其右足。 楚武王也让玉匠鉴定,玉匠仍说是石头,于是又砍掉了他的右脚。
文王即位,和乃抱其玉而哭于朝,三日三夜,泣尽而继之以血。 后来楚文王即位,卞和抱着玉在朝廷上痛哭,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流干后,接着流出了血。
王使人问其故,曰:“吾非悲刖也,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,贞士而名之以诳也。” 楚文王派人询问原因,他说:“我不为自己被砍断双脚而悲伤,而是为宝玉被当作石头,忠臣却被称作骗子而难过。”
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,遂命曰:“和氏之璧”。 楚文王于是让玉匠剖开这块璞玉,果然得到了宝玉,于是命名为“和氏之璧”。

三、故事寓意与启示

1. 识才不易:故事反映出识别真正人才或珍贵物品并非易事,往往需要有远见和智慧。

2. 坚持真理:卞和虽屡遭误解和惩罚,但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,体现了他对真理的执着。

3. 历史验证价值:只有在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下,真正的价值才能被认可。

4. 忠贞不屈:卞和的忠诚与坚定,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。

四、结语

《和氏献璧》不仅是一个关于玉石的故事,更是一则关于忠诚、坚持与智慧的寓言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质疑与不公时,应保持信念;同时,也告诫统治者要有慧眼识才的能力,避免埋没人才。这一典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,常被用来比喻“怀才不遇”或“知音难觅”的人生境遇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