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负隅顽抗的负是什么意思】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仍然坚持抵抗、不愿投降的行为。其中,“负”字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部分,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整个成语的意思。
一、
“负隅顽抗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敌人在险要的地方(如山角、墙角)负隅顽抗,不肯投降。这里的“负”字有“依靠、凭借”的意思,即“依托”或“依仗”。因此,“负”在这里并不是指“失败”或“辜负”,而是指“依托、依靠”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负”字有很多含义,比如“负担”、“负重”、“负伤”等,但在“负隅顽抗”这个成语中,它主要表示“依靠、依托”的意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成语 | 负隅顽抗 |
出处 | 《左传》 |
字面解释 | “负”:依靠、依托;“隅”:角落;“顽抗”:顽强抵抗 |
成语释义 | 在险要之处顽强抵抗,不投降 |
“负”的意思 | 依靠、依托 |
常见用法 | 形容人在绝境中仍不放弃抵抗 |
近义词 | 坚持抵抗、死守不降 |
反义词 | 投降、认输 |
三、拓展说明
在日常使用中,“负隅顽抗”多用于描述敌对势力或对手在劣势下依然不屈服、不妥协的态度。例如:
- “敌军虽败退,但仍负隅顽抗,不肯投降。”
- “面对压力,他选择负隅顽抗,拒绝妥协。”
通过了解“负”在成语中的具体含义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,避免误读和误用。
结语:
“负隅顽抗”的“负”并非指“失败”或“背负”,而是“依靠、依托”的意思。理解这一点,有助于我们在语言学习和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