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千夫所指是什么意思】“千夫所指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被众人指责、批评,成为众矢之的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,常用于描述那些因行为不当、道德败坏或犯下错误而遭到广泛谴责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千夫所指 |
拼音 | qiān fū suǒ zhǐ |
出处 | 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一个人被很多人指责、批评,成为众矢之的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某人因某种行为受到广泛非议。 |
近义词 | 众矢之的、人所共弃、声名狼藉 |
反义词 | 人人称颂、口碑载道、备受赞誉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千夫所指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王嘉传》,原文为:“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”意思是说,如果一个人被上千人指责,即使没有生病也会死去,强调舆论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极大。
后来,“千夫所指”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因行为不端而受到广泛批评,甚至被社会所抛弃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社会新闻 | 那位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曝光,如今已是千夫所指。 |
文学作品 | 他因背叛朋友而沦为千夫所指的罪人。 |
日常交流 | 这种行为真是千夫所指,让人无法容忍。 |
四、总结
“千夫所指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,强调的是公众舆论对个人的强烈否定和谴责。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某些行为的道德评判,也提醒人们在言行上要谨慎,避免成为众矢之的。
在写作中使用这一成语时,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,以确保表达准确且富有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