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顿失滔滔的读音】一、
“顿失滔滔”出自毛泽东《沁园春·雪》中的名句: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”
其中,“顿失滔滔”一句,意为“顿时失去了奔腾不息的样子”,常用来形容江河在寒冷天气中结冰或停止流动的状态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顿失滔滔”的读音需要注意字词的声调和发音方式,避免因误读而影响表达的准确性。以下是对该短语的拼音、注音及解释的详细说明。
二、表格展示
中文词语 | 拼音 | 注音符号 | 词语解释 | 注意事项 |
顿失 | dùn shī | ㄉㄨㄣˋ ㄕㄧ | 突然失去 | “顿”为去声(第四声),不可读作第二声 |
滔滔 | tāo tāo | ㄊㄠ ㄊㄠ | 形容水势浩大、连续不断 | 两个“涛”均为第一声,需连读 |
顿失滔滔 | dùn shī tāo tāo | ㄉㄨㄣˋ ㄕㄧ ㄊㄠ ㄊㄠ | 指江河突然停止奔流,如被冻结一般 | 注意整体语感,语气要沉稳 |
三、读音注意事项
1. “顿”字读音:
“顿”在“顿失”中读作“dùn”,是第四声(去声),表示“突然、立刻”的意思。
常见错误:误读为“dùn”(第三声)或“dùn”(第二声),需注意声调。
2. “滔”字读音:
“滔”有两个读音,分别是“tāo”(第一声)和“tāo”(第一声)。
在“滔滔”中,两个“滔”都读“tāo”,且为第一声,需连读,保持平稳。
3. 整体语感:
“顿失滔滔”四字读音节奏清晰,语调由重到轻,前两字“顿失”稍重,后两字“滔滔”稍缓,整体语义庄重而有力。
四、总结
“顿失滔滔”的正确读音是 dùn shī tāo tāo,在朗诵或写作中应准确掌握每个字的声调与发音方式,以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。通过了解其含义和读音规则,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经典语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