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叫职务犯罪】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,违反法律法规,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,损害国家、集体和人民利益的行为。这类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,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职人员的廉洁性。
一、职务犯罪的定义与特点
定义:
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、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、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,在履行职责过程中,利用职务上的便利,实施贪污、受贿、滥用职权、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,侵犯国家利益、公共财产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。
特点:
1. 主体特殊性:犯罪主体多为国家工作人员或具有管理职能的人员。
2. 行为关联性:行为与职务权力密切相关,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违法活动。
3. 危害性大:直接侵害国家利益、公共财产和社会秩序。
4. 隐蔽性强:往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,查处难度较大。
二、常见的职务犯罪类型
| 犯罪类型 | 定义说明 |
| 贪污罪 |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、窃取、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。 |
| 受贿罪 |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,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。 |
| 挪用公款罪 | 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,数额较大或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。 |
| 滥用职权罪 | 国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范围或不正当行使职权,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。 |
| 玩忽职守罪 | 国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,导致重大损失的行为。 |
| 徇私舞弊罪 | 国家工作人员在执法、司法或行政管理中,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,徇私舞弊的行为。 |
三、职务犯罪的危害
1. 破坏政治生态:职务犯罪会削弱政府公信力,影响社会风气。
2. 损害经济利益:贪污受贿等行为直接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损失。
3. 影响社会稳定:腐败现象容易引发公众不满,影响社会和谐。
4. 阻碍法治建设:职务犯罪挑战法律权威,妨碍依法治国进程。
四、如何预防职务犯罪
1. 加强制度建设:完善权力运行机制,规范权力边界。
2. 强化监督机制:建立健全党内监督、群众监督、舆论监督体系。
3. 推进政务公开:提高透明度,减少暗箱操作空间。
4. 加强廉政教育: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职人员的廉洁意识和法律意识。
5. 严格惩处机制:对职务犯罪行为依法从严惩处,形成震慑效应。
五、总结
职务犯罪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重点问题之一,其本质是权力滥用和道德失范的表现。只有通过制度约束、监督强化、教育引导和法治保障相结合,才能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