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什么意思】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”是一句常见的中文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、见多识广,不仅了解天体运行、自然现象等天文知识,还熟悉地理环境、山川河流等地理知识。这个说法源于古代对“通才”的赞美,强调一个人在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积累和理解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来源 | 出自古代对“全才”的赞誉,常见于文学、历史作品中 |
字面意思 | “上”指天空、宇宙,“下”指大地、地理;表示对天地间各种知识的了解 |
引申意义 | 形容人学识丰富、见识广博,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与知识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称赞他人博学多才,或自我谦虚时使用 |
常见搭配 | 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通人情世故”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上知天文”指的是了解天体运行规律、季节变化、星象变化等天文知识。古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来制定历法、指导农事、预测天气,因此“天文”不仅是科学知识,也包含了文化和哲学的内涵。
“下知地理”则指对地球表面的地形、地貌、气候、水文、土壤等自然条件有深入了解。古代的地理知识往往与军事、交通、农业等密切相关,因此“地理”也是实用性强的一门学问。
两者结合,说明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,不仅要关注宏观世界的运行规律,还要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特性,做到“知天晓地”,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。
三、实际应用
场景 | 应用举例 |
教育 | 老师若能讲解天文地理知识,会显得更加博学 |
历史人物 | 如诸葛亮、张衡等古代学者,均被后人称为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” |
现代比喻 | 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全面,具备跨学科能力 |
文学作品 | 常见于小说、戏剧中,塑造智者形象 |
四、结语
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。它鼓励人们不断学习、拓宽视野,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。虽然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,但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,依然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