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砂糖国家标准】白砂糖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,其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。为了规范市场,保障产品质量,我国制定了《白砂糖》国家标准(GB 13104-2014)。该标准对白砂糖的感官要求、理化指标、卫生指标及包装标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,是企业生产、市场监管和消费者选购的重要依据。
以下是对《白砂糖国家标准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。
一、标准概述
标准名称:白砂糖
标准号:GB 13104-2014
发布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
实施时间:2015年5月1日
适用范围:适用于以甘蔗或甜菜为原料制成的白砂糖,包括精制白砂糖和普通白砂糖。
二、主要技术要求
1. 感官要求
项目 | 要求 |
外观 | 白色晶体,无肉眼可见杂质 |
气味 | 无异味 |
味道 | 甜味纯正,无其他异常味道 |
2. 理化指标
项目 | 指标(%) |
蔗糖含量 | ≥99.8 |
酸度(以柠檬酸计) | ≤0.005 |
干燥失重 | ≤0.2 |
水不溶物 | ≤0.01 |
灰分 | ≤0.06 |
二氧化硫残留量 | ≤0.005 |
3. 卫生指标
项目 | 指标(mg/kg) |
铅(Pb) | ≤0.1 |
砷(As) | ≤0.1 |
镉(Cd) | ≤0.01 |
总汞(Hg) | ≤0.01 |
铬(Cr) | ≤0.1 |
苯并[a]芘 | ≤1.0 |
黄曲霉毒素B1 | ≤5.0 |
4. 包装与标签要求
- 包装应清洁、干燥、无破损,符合食品包装卫生要求;
- 标签需标明产品名称、净含量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许可证编号、执行标准号等信息;
- 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 2760规定。
三、标准意义
《白砂糖国家标准》的制定与实施,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,保障食品安全,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选购依据。同时,标准的统一也促进了行业规范化发展,推动了白砂糖产业的可持续增长。
四、总结
白砂糖作为基础调味品,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。GB 13104-2014标准从感官、理化、卫生等多个方面设定了严格要求,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该标准,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应注意查看产品标签,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,以保障自身健康与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