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出自于哪里】“有志者事竟成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鼓励人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目标,并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。这句话虽然在现代被广泛使用,但它的出处却有着明确的历史来源。
一、
“有志者事竟成”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。原文是:“有志者,事竟成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只要有决心、有毅力的人,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。它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性。
该句出自东汉时期的史书《后汉书》,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。在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中,王霸是东汉初年的名将,他与光武帝刘秀一同起兵,后来成为开国功臣之一。文中引用此句,用来形容一个人只要有志向,就能克服困难,最终取得成功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有志者事竟成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 |
原文 | “有志者,事竟成。” |
作者 | 范晔(南朝宋) |
出处书籍 | 《后汉书》 |
人物背景 | 王霸,东汉初年将领 |
含义 | 只要有志向并坚持努力,最终会成功 |
使用场景 | 鼓励他人或自己面对困难时保持信心 |
三、结语
“有志者事竟成”不仅是一句励志的格言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意志力和奋斗精神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梦想的路上,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基石。虽然这句话在今天被频繁引用,但它背后的历史渊源值得我们深入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