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恨歌的整首诗】《长恨歌》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,全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,描绘了他们从相识、相恋到生死离别的悲剧命运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也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情感之间的冲突。
一、诗歌
《长恨歌》共120句,分为四个部分:
1. 开头部分(前32句):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和唐玄宗对她的宠爱,以及两人感情的深厚。
2. 中间部分(第33至84句):讲述安史之乱爆发后,杨贵妃在马嵬驿被赐死,唐玄宗悲痛欲绝,思念不已。
3. 高潮部分(第85至104句):通过道士寻觅杨贵妃的魂魄,表达唐玄宗的深切怀念。
4. 结尾部分(最后16句):点明“长恨”的主题,强调爱情的永恒与无奈。
二、诗歌主要内容概括
部分 | 内容概述 | 情感基调 |
开头 | 杨贵妃美貌惊人,唐玄宗深爱她,二人沉醉于宫廷生活 | 美好、甜蜜 |
中间 | 安史之乱爆发,杨贵妃被赐死,唐玄宗悲痛欲绝 | 悲哀、凄凉 |
高潮 | 道士寻找杨贵妃的魂魄,象征唐玄宗的执念与思念 | 感伤、执着 |
结尾 | 表达“长恨”主题,突出爱情的永恒与无常 | 深沉、感慨 |
三、艺术特色
- 语言优美:诗中运用大量比喻和夸张手法,如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”等,生动形象。
- 结构严谨:全诗层次分明,情节发展自然流畅。
- 情感真挚:通过对帝王与妃子爱情的描写,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深度。
四、历史背景
《长恨歌》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(公元806年),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。他根据民间传说及历史事件,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情感,创作了这首诗。诗中虽有虚构成分,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悲剧具有深刻意义。
五、总结
《长恨歌》不仅是一首爱情诗,更是一部反映社会变迁与人性挣扎的历史画卷。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悲剧爱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与对永恒情感的向往。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